- 文章瀏覽人次:40000+
在課程剛開始的某一次上課,他分享了他第一次開始在台灣教書時聽到的最奇怪的教學事情,其中有一個故事影響我至今:
另外一個教授有個學生曾經是醫學系大一新生。他在課堂總是很安靜,從不講話或舉手,沒幾個朋友。沒人跟他很熟,每天在下課後他就會快速消失,因為他 立刻就回去圖書館,一直在念書。他永遠都是全班最高分,但似乎不是很喜歡醫科,除了念書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其他事情做。唯一一件讓其他同學注意到的是,當他 在課堂上無聊的時候,他會開始畫畫畫,日式漫畫那種。他畫的非常漂亮而且有專業水準。
同學問他為什麼不去念藝術?
他聳了聳肩,眼神很空洞,喃喃地的說:
「從我6歲,我父母就不斷希望我能夠念醫科……。」
7年過去,他一直一樣,從未變過。
畢業當天,他沒參加畢業典禮,每個人都在猜他去哪裡了。
幾小時後,他被發現在宿舍房間內上吊。
幾天後,他的父母收到一份文件,那是他的畢業證書,裡面還有一張他們兒子留的紙條
「恭喜,這是你們的畢業證書。你們得到了。」
我很肯定從一個外國老師的觀點來看,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然後又對台灣的教育環境不熟悉,一定會讓他很震驚很難想像。但對我們很多人而言,聽到這個結果雖然一樣很震撼,但理由應該不會太難想像。
邏輯上,當你問一個小孩為什麼他想當醫生,他應該要回答:
幫助人們、拯救生命、改善我的病人和社會的健康。
但,我蠻確定如果你問一個18歲的學生為什麼他要去念醫科,許多台灣的學生通常說不出他自己相信或理解的原因。
你去念醫科是因為你想當醫生,不是因為你的父母或社會認為你應該去念,只因為你可考上,而因此每個人都對你有這樣的期待。
那種答案代表兩件事,而以父母觀點來說不管是哪一個都不是好事:
第一、 你的小孩已經18歲了,而雖然他剛選擇了可能會決定他未來50年人生的專業,但他自己無法真正解釋原因。
第二、 他接受的真正原因,是要當個好兒子,很乖,讓你會引以為傲,從來不問為什麼,從來不反抗,表達自己個人意見。這表示他雖然現在已經是個成年人了,但依然無法批判性思考,為自己做決定。當沒有測驗或入學考試來定義他的成功後,他要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生存?
如果我們依然教年輕人這套已經不適用於全球化、創意、國際競爭世代的專制主義,難怪我們的社會會有麻煩。
這是人生中有趣的部分,一個年輕人最棒的自由可能是體認到你永遠不會是最聰明的人,因為這讓你自己去探索你真正有興趣的是什麼,然後慢慢地,這會帶來成年世界中真正的自信和快樂,你真正擁有自己的特性,而不僅是為其他人而活。
如果有一天我們成為年輕人的老師、家長或是長輩,我們不應該忘了曾有過年輕、困惑和想探險的感覺。
這是我們的責任,偶而要保護他們免受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期待,也不要增加對他們的期待,讓他們去尋找自我。
作者簡介_Joey [ 隱藏 ]
出生於台灣,在美國長大。12歲回到台灣,20歲出版第一本書,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,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,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。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,26歲畢業。現年28歲,是中國三麗鷗總經理和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,時常旅行於香港、台北、東京和美國之間,閒暇時刻喜歡寫作、運動和玩帆船。最新著作《記得你22歲的眼神》專欄輯已在八月三日出版。
真是該為小朋友著想
過度的保護
害了他.........
感恩賞文 ^^